起初,看到書名時,頭皮一陣發麻,心想:「這應該又是一部自以為是的書了!」心中千百個不願意的翻開了第一頁。只見,作者在序言便開始以一針見血方式點出台灣的教育出了大問題;並以他與教育部長的談話經驗,指出造成台灣教育會有問題的原因之一──官員忙於解決當下立委、其他官員、社會大眾給他的問題已焦頭爛額,而未來的路的、對於教育的建設根本來不及考慮!而我認為,不只是官員來不及思考政策該怎麼走,同時民眾的眼光也太過淺短、台灣政壇上不斷上演的政息人亡,我想,或多或少也是官員不肯認真思考教育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的主因。
作者在文中也指出,身為選民的人們,應該也要認真的思考自己手中選票的力量!確實,許多檯面上的立委、政治人物許多仔細一想,便會發現似乎沒太多建樹。但人民卻不斷將沒功效的人不斷捧上檯面,那我們還能寄望他們能做些甚麼?與其,事後不斷嫌棄政策、教育政策,到不如從頭改起。許多家長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太多恐龍家長,我想也是造成教育日漸倒退的原因之一!老師對教學不再擁有熱情,教學只為了生活,至於投入多少心力?根本無須考慮!太過認真的付出,或許最後受傷的是自己!當站在第一線的人都已失去熱情,那我們的教育只有走下坡的命運。
而成績論英雄,影響現在眾多學子及家長,甚是可說是荼毒許多人!生活周遭便有許多頭腦極為聰穎的人,或許因為討厭上課、或許因為思維模式總不符合標準答案而被視為「壞」學生,但往往最能帶給我們驚豔的都是那些人!而許多學生,明明極度討厭讀書,卻因為教育政策,最終只能翹課、或是硬著頭皮去教室發呆,而那些在發呆所度過的時間,如果能拿來開發興趣、培養專業技術想必對學子、對師長都是兩贏的局面!但,現今台灣教育卻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績多寡、明星學校,許多人讀書到後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自身的長才在哪裡。又或者,十分清楚自身長才者,卻會因為走「非讀書路線」而遭到父母的阻攔,並且在華人世界中的父母權威的教育下,進而選擇放棄。但,真的有如此多的學子長才是讀書嗎?
而我認為,與其找專家學者制訂教育政策,倒不如只教育第一線的學生及老師,好好的認真的聽聽現在及未來,甚至早就存在的問題。每每有教育政策發布時,我總會想:「這次提出政策的『專家們』又有幾個在近半年內,有坐在台下當學生乖乖聽講?他們脫離學生生活有多久了?當初讀書時痛罵老師、課本的感覺,現在又記得多少?」十二年國教發布時,有一群學生在網路上串連、留言反對現在開始實施如此倉促的政策,而我也是其中一員。其實,大家的話題都只圍繞著「配套」而已!討厭讀書的學生難道要把他綁那麼久嗎?國中同學曾說過:「天啊!我寧可去監獄坐十二年,也不要在學校坐十二年!」愛讀書的學子可以安心讀書,那討厭讀書的學子呢?難道,要漠視他們的權益嗎?
教改究竟培養出什麼特質的學生?當台灣的傳統產業不再具有優勢時,今日的學生、未來的棟樑,要如何在人才濟濟的世界中,殺出一片重圍?當台灣的創意產業開始拓展出一線光明、眾人一片看好「創意」的潛力時,我們的教育卻依舊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有標準答案。當學生開始質疑課本、質疑答案、甚至質疑世界時,我們的教育總選擇以鐵鍊綁住他的身體、摀住他的眼睛。只有少部分的人很幸運的可以從那束縛中脫逃。
「小時後,我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我以為我會開始學著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更懂的熱愛這個世界。直到我上學,我才明白我想錯了。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而讀書只不過是為了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這是侯文詠的《危險心靈》中的一段話。第一次看到時,胸口就像被用力的搥了一下……。曾幾何時,讀書不在心中那好厲害的事?曾幾何時,讀書已變成學生的夢魘?曾幾何時,我們再也無法從學生的眼睛中看到純真、對知識的渴望,而是看到冰冷、對分數的慾望?有一個朋友在社群網站上說:「都上大學了,為何還要汲汲營營於考試分數呢??大學應該是讓自己涉足有興趣的事物,學習讓自己能在社會立足的一技之長才對,但我已經受夠了國、高中那樣為了分數,為了考試,而讀書的生活了。」古人讀書、學習是為了增加知識、讓自己學會思考,為何今日自稱「先進」的我們讀書卻不再是為了更宏遠的看世界?
高中時,加入儀隊當時,大家只要一有空,便馬不停蹄的練習,有位師長曾說:「那麼認真玩社團做什麼?當初我玩社團的東西,現在還不是一樣也用不上,浪費那麼多時間,倒不如認真讀書。」當時,我很納悶:「真的沒用嗎?」我想,並非如此!在社團學到的責任、態度,甚至是現在許多新世代所不具有的團結、服從、抗壓、提出簡單的企劃、和上級爭取權益……難道,這不是一種學習嗎?難道,學校只能帶給我們學術知識嗎?
前一陣子,和弟弟(今年國三)討論升學的事情,我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你想要的人生不是啃課本、考名校、拿學位,而是走技術方面讀高職之類的。只要你可以做出一個可行的規劃,我一定第一個跳出來幫你講話!」而他,則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告訴他類似的話,但這是第一次我把話說那麼白!原因無他,升高中時,我曾很認真的想讀高職,但卻因許多因素,而選了高中。老實說,我高中讀得一點都不愉快!所以我不希望他會重蹈覆轍。我希望,未來的教育能如同作者所說的,因為我們而有所改變!而我認為,改變決不是隨口說說,而是付諸行動。
而最後,我希望自己能莫忘初衷!希望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當我翻開現在的我對教育的想法時,不會讓現在的自己失望——不是一味尋求成績,而是努力開發潛能;不是一味逼迫,而是適性而生。在不餓死自己、不作奸犯科的前提下,改變、培養從我開始接下來的每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