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科技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時代裡,竟有人大膽直呼:「這是一個不科學的年代!」而此人正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查.費曼。好奇心驅使我翻開書本聆聽費曼想表達的觀點。漸漸地,我開始認同——這的確是一個不科學的年代!
首先,我們還不夠科學。一開始,我覺得這聽起來有一點像是在詭辯,但回歸到科學的本質來看,科學的本質是「存疑」跟「不確定性」,也就是「存疑」跟「不確定性」使我們變的如此不科學。我們必須把自己的知識放置在一個不確定的狀況裡,因為你不能保證現在的「定理」在未來不會被推翻。如此一來,我們就再也不能確定任何事了。至此,人類無知的一面被揭開,面對已發展幾百億年的廣大宇宙,只發展幾千萬年的人類如何能什麼都知道?於是陷入了「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少」的窘境裡。
再來,有時候我們面對科學,常常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什麼事都可以跟科學扯的上關係,但有些事物本來就不能用科學的角度去衡量。像是道德觀、價值觀等。試問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將「謙卑」、「禮讓」量值化?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真的做得到,也沒有任何一點用處。再說,科學沒有辦法替道德問題下決定。舉例來說,人們常常遇到一種問題:「我應不應該做這件事?」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如果今天的問題是:「我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這至少是科學探究使得上力的部份。但若將問題改成「我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嗎?」這類牽涉到自由心證的問題,科學就束手無策了。
此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本來就不是科學」,像是宗教、音樂、藝術、文學、政治等。常常聽到有人說:「宗教是不科學的。」我認為講這句話的人心態是錯誤的!宗教有時是人們心靈支柱,有時扮演整頓道德觀的角色,有時甚至是一種習俗、一種文化。宗教本來就不是科學的一部份,兩者是獨立且互不侵犯、干涉的領域,不能拿來混為一談,更別說放在一起比較了。政治,有時也是不科學的,我們都知道當選者往往具有一點個人魅力,如果一位政治家只說有科學根據的話,不給選民一點憧景、一點理想,往往吸引不到足夠的選民。
在這個不科學的年代,並不代表我們的生活很糟糕,也不代表我們需要努力將更多的事物科學化。高興的時候、激動的時候,在享受生命的純粹時,本來就是不需要科學介入的。將創作屏除於科學之外,給予自由的空間,這樣才能讓生活顯得更具豐富性與多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