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是龍應台女士的書迷,不論是《野火集》犀利精闢的筆風或是《目送》帶著濃濃的惆悵,又或是充滿溫柔的《孩子你慢慢來》。另外富有省思的《百年思索》,我覺得龍應台的書就是有種魔力,讓我每次讀得津津有味,而手不釋卷,現在龍應台懷著感恩且謙虛的心推出一本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距離上次看她的書也有一年多了,我的記憶應該是看她的《親愛的安得烈夫》,腦中思緒全是她用慈愛的言語回復她和她大兒子的問題。而這次,書的內容不一樣了,對我來說是新的感受。
一九四九,國共內戰後,老兵們來台,這段在歷史課本上總是簡短一兩句帶過,所以感受不到那些背後戰亂流離的故事,因為根本不懂,而讓第一次接觸故事的我看完書後有著無限的思懷。
政局就像監牢一樣,關住了這一地和那一地的相思,而關不住的,那就是煎熬……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痛,悲哀著那群無奈的人,慢慢的,痛演化成種力量想給予那些人溫暖,想到那些人失去了自己的至親,也遺失了那想回去享天倫之樂的期待,我很難過,很難過……他們究竟能何時返回家鄉?十年?二十年?還是永永遠遠隔離在這個小島?這種心境讓我不寒而慄。當下自己很慶幸不在那個年代生活。
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像連鎖。連著每個人的失落、希望、期待或是沒落…看著書,承著書中主角的心情,好像……好像……自己也能感受到他們,突然……我憶起自己的祖父母輩的失落眼神,他們什麼故事都沒告訴我,遷台後的遭遇我都不知道,但是有時候,我捕捉到他們的眼睛那含有怨嘆的凝眸有種哀泣的無奈,可是當時我不懂。不懂他們在一切富足的生活後還有那樣嘆泣,如今,這本書點醒了我,沒錯……雖有富裕生活,但無法在父母膝下承歡,一輩子無法在擁有的親情被無情的政局操弄而變的悲涼。
是我們這些後代子孫該為那些不快樂的人做些什麼了!把他們藏在心裡的哀痛化開來。但我懂那些記憶並不會被遺忘。但我應該為了我的祖父母輩的哀傷溶解……剩下溶解不掉的就是那淡淡的思念,不再是那鬱鬱不樂的哀泣貌。
以上是我的心得的第一點,第二點我在這本書學到的是謙卑和包容。
後來,在電視台上有邀龍應台來講述她這本書的歷程,她有提到她是帶著謙卑的心去探討某個記憶故事。
何謂謙卑?謙卑並不是憐憫。同情、謙卑是帶著感恩的心去聆聽那些人的故事,包容每一件他們的記憶。
我想,我應該懂得謙卑了,龍應台並非單一只寫一個方面的故事,是寫多方面不同族群的故事,因為一九四九是個大時局,只寫出老兵們的心境是以一概全,其他像台灣人之類的心境也要顧及。這本書是一本多方面的書。
不同族群一定會有互相矛盾。沒錯,台灣上也有。
以前不懂,總偏執的討厭另外一種族群的無理取鬧,再加上政客利益的操弄,使對利又更加明顯了。
但看完這本書,心結一下打開,我們苦,他們也苦,大家只是不懂彼此的背後故事。不知道尊重別人,就這樣無中生有的對立。
學習著互相包容體諒著彼此的遭遇。我想,這就是龍應台的新書教我的新態度。
那時代距今有五十多年了,變成了一個遙久的回憶。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後的人應該要放下當初那些對立,為了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爭執有什麼用?我們反觀是要回溯那些歷史,了解寬容不同的差異是最重要首任,這不是龍應台的期許?這也不是我們冀望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