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車廂中,遺忘了旁人,遺忘了喧鬧,全神貫注的被「線」所吸引著,那些線換作「友情」「親情」與「愛情」,那些線交織著,交織成了幸福與歡樂,哀傷怨嘆與孤寂,細細的,淡淡的,如細水般涓涓流過心房。耳畔聽見了人與人愛恨間的歡笑、哭泣與嘆息。線交叉穿梭再彼此連綿倚靠,張愛玲用那人生的愛恨情仇編織成了悸動心弦的美麗故事。

  〈金鎖記〉中看到這樣的一段話「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裡反應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依就在風中來回盪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眼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為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裡的人也老了十年。」我的眼睛收在最後一字,我可能頓了一些,看完了這段文字卻沒意會過來,回了頭再看一次。這次,這段話打出了心中了漣漪,三行字便道盡十年過往,清清淡淡,但字彷彿也跟著嘆息一般,讓人哀傷起來。張愛玲便是這般善於鋪陳與譬喻的,讀書思索其文辭裡富含的意義與象徵;譬喻間的幽默與趣味,如同品茶咖啡一般,飲下的第一口苦澀的讓人皺眉,再飲一口,味道伴隨著回甘的香在嘴中散發甜甜的味兒。亦如同捉摸不定的音符,突然地便敲響心中共鳴的鈴,敲的叮叮做響。

  心中有了鈴響;有了漣漪,想必是有了共鳴。記得許久以前,自己看張愛玲的故事,心中沒有水波,也沒響鈴。現在回想,原來小時候的自己是不懂故事中那種種的愛恨情仇。張愛玲的故事有著魔力,她不急著讀者馬上懂得她的想法,她要時間發酵她的故事,讓姑娘成了女人,女人成為妻子,頭髮犯了白,她藉著時間,讓自己的故事走入讀者的人生,然後驀然回望她的文章,讀者便驚覺張愛玲的故事成了自己的故事,心中的鈴叮噹響起;心中的漣漪圈圈劃開。

  在一篇篇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張愛玲對人世間各種情感的詮釋,這讓人感到欽佩與震驚,她到底從何而來這些充滿情感的泉思,她筆下的故事可能是讀者的故事,但她的一生卻可能沒遇著過自己的故事,甚至從男人的角度經歷感情的世界,張愛玲想必是位多愁善感的文人,細膩卻對愛情與人生抱著淡淡的哀傷。張愛玲的故事總讓我有些莫名的惆悵。

  閱讀張愛玲的故事如行走在起了薄霧的山林裡,有著生命蓬勃的愉快之意,偶爾卻下起綿綿的哀傷之雨。故事中的人物也走在薄霧其中,我總是無聲無息的靠近他們。敦鳳與米先生皆是再婚嫁的夫妻,兩人各有各自的過往的情感,卻都忘不了,自己體悟到一份重要的愛,無論是幸福還是感傷,都有可能伴著自己走過一生,但他倆都了解,這樣的意藏於心中就好,偶爾拿出來細細回味,未來伴著自己的不是回憶中的人,能給自己幸福的是眼前的他。人的一生能走的幸福美滿,也可能走的哀傷惆悵,<金鎖記>裡的七巧終生哀嘆自己,算計他人,「她用那沉重的枷角批殺了幾個人,沒死也送了半條命。」就著般一輩子被自己心中的枷鎖綑綁,困了自己也困了別人,她恨著世人,世人也恨著她,一生懷著恨而死,讓人為她幽幽長嘆。

  這些故事中寫道了親情間的愛恨;友情間的愛恨。但張愛玲的故事大抵著墨在男女情感間的愛恨情仇。愛一個人能愛的轟轟烈烈,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振保與嬌蕊;愛一個人也能愛的細水長流,像〈傾城之戀〉中的柳原與流蘇。娶了紅玫瑰成了蚊子血;取了白玫瑰成了飯黏子,這段落在中國的試卷上出現,當時真摸不著頭緒,得長大點再看,漸漸也就懂了。振保在故事中的愛,值得讓人細細思索愛的魯莽;愛的橫衝直撞,這就是振保。嬌蕊是振保友人的妻子,振保總以過往的回憶壓制自己的情慾,但情意到了,誰又能阻止的了這熱烈的愛。在這份愛之後振保的捨棄與決定卻換來下輩子的枯燥乏味,這一切能夠怨誰呢。而〈傾城之戀〉柳原與流蘇之間的清純的愛有些貼近自己的心,柳原為了流蘇精心安排,更為了要吃流蘇吃醋而使壞,兩人之間的互動讓人會心一笑。同時也因時代的戰亂,讓我們看見兩人堅貞的情感。流蘇認為香港在戰爭中陷落成就兩人之間的愛,是天意?這就要看讀者自己的想法。相愛對沒真正愛過的人來說就是這般撲朔迷離,或許當自己遇著了,也會同流蘇一樣猜想著自己愛情的因果巧合。

  人的一生必定會與各式愛恨情仇撞個正著,不管是幸福美滿還是哀傷離別,當人生點綴滿了情感的小燈,再回來看看張愛玲的故事吧,想必會發覺更深層的體悟,盪起更大的漣漪,響起更清脆的鈴聲,並頓悟到,張愛玲早就告訴世人何謂真正的愛恨情懷。


----------------------------------------------------------------------------------------------------------------------------------------------------------------------------------------------
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國文教學組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