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閱讀詩經 |
|
呂珍玉(主編) |
|
《詩經》是公認最難閱讀的一部經典,可以從經學、史學、文學、社會學各種不同的角度閱讀,每個時代或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詮釋經典。本書共收集七十篇分別從不同視野閱讀《詩經》的作品,作者群文字優美流暢,聯想豐富,分析說理精闢,兼顧文本以及現代化,開展《詩經》豐富的內涵。閱讀本書不僅可以瞭解我國的思想和文化,還可以從中欣賞文學,學習文本改寫。本書配合內容,每篇精心設計插圖,圖文並茂,帶領讀者輕鬆閱讀經典,親近經典。
|
|
------------------------------------------------------------------------------------------------------------------------------- |
|
|
美的歷程(二版) |
|
李澤厚 |
|
本書以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從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到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等等的文藝表現,作者提出了許多前人所未發的重要觀念,並形成美學上的重要議題。
|
|
------------------------------------------------------------------------------------------------------------------------------- |
|
|
文化與抵抗:「巴勒斯坦之音」的絕響 |
|
愛德華•薩依德(口述):巴薩米安(文字) |
|
梁永安 |
|
凡是政治認同受到威脅的地方,「文化」即成為抵抗滅絕和被抹拭的方法,也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後殖民理論大師薩依德生前最後一部訪談錄,與採訪者巴薩米安暢談反恐戰爭、美伊戰事、以巴衝突等主題,並說明巴勒斯坦人追求被承認與公道的核心與重要性。是想進一步瞭解當代後殖民思潮以及薩依德其人、其說不可錯過的重要著作。
本書是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生前最後的文獻,薩依德於去年(2003)9月24日因白血病逝世,本書於同年底出版,是他生前最後幾年接受美國知名媒體人巴薩米安(David
Barsamian)的系列訪談。 |
|
------------------------------------------------------------------------------------------------------------------------------- |
|
|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 |
|
約翰•米勒 |
|
陳正芬 |
|
在目前的企業文化中,缺乏個人擔當是滿普遍的問題,諉過、抱怨與拖延到處可見。欠缺個人擔當的組織或個人,將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同業一較長短、無法實現願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層樓。作者米勒提出解決的方法,要我們別只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變現狀?」
本書以簡明有趣的故事與易讀的篇章,教讀者藉一種實用的方法,將個人擔當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執行的結果是驚人的:問題獲得解決、內部障礙消彌、服務改善、團隊精神增長,以及應變能力的增進。
|
|
------------------------------------------------------------------------------------------------------------------------------- |
|
|
李伯伯最想告訴你的22個科學家故事 |
|
李家同 |
|
這22位偉大的科學家有著共同的特色:他們充滿好奇心、不會裝懂、很會問問題、喜歡動手實驗、相當有學問,而且不過分地重視名利。
比方說,大家都知道萬有引力,但絕對不是蘋果掉在牛頓的頭上,他就想出來了。在這之前,他早已研究多種自然界現象。月球為何不會飛走,而是緊跟著地球?向心力哪裡來?牛頓因為好奇,問了許多問題,並參考過去多位科學家的研究,才得出萬有引力的定律。所以我們不能說牛頓找出萬有引力,而該說他正確解釋了蘋果向下掉的原因。
我認為,評估一個人的才能,不是看他的答案,而是看他問了什麼問題。有了很好的科學知識,更要勇於面對令我們困惑的地方,並提出問題。不問問題,就是不懂思考。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明白:科學,一定要發問。
|
|
------------------------------------------------------------------------------------------------------------------------------- |
|
|
我們都是大同寶寶 |
|
工商時報記者群 |
|
大同大學從民國四十五年創校以來,已有五十幾個年頭。校園裡的樹木成蔭,自成一天地,正顯示大同大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成就,培養人才不遺餘力。鮮少人知道那些事業成功、不吝回饋社會的企業家都是大同寶寶,如,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友達總經理兼執行長陳來助等,這些大同寶寶畢業後,仍然謹守大同校訓「正誠勤儉」,在社會上奉獻所長,發光發熱。
|
|
※ 書籍封面與介紹取材自博客來書籍館、誠品網路書店及金石堂網路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