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
:::::::::::::::::::::::::::::::::::::::::::::::::::::::::::::::::::::::::::::::::::::::::::::::::::::::::::::::::::::::::::::::::::::::::::::::::::::::::::::::::::::::::::::::::::::::::::::::::::::

  在面對全球化競爭,社會專業分工愈趨精細下,順應國際社會變遷與大學發展的趨勢,通識教育之重要性於是與日俱增。通識教育建構在全人化教育理念內涵,以培育成己立人之博雅人才為目標,使大學生在追求真理 、創造新知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出具有宏觀視野,思辨能力,悲憫 情懷,堅持正義的情操。本校藉由通識課程教學與相關活動,期能達到培育學生成為術德兼修、廣博文雅的現代公民。

  通識教育的實施乃在發揚大學教育的本質,重建大學教育的理念,在各科系專業教育之外,提供大學生一組廣博的基礎學識的課程。不僅藉由增加對於其他學術領域的接觸 而領悟,以拓展大學生知識的廣度,更藉由提供各種探索人、社會與自然的機會與途徑,引領大學生認識當代世界文明形成的力量,深入瞭解人類對知性與感性努力的成就 ,並找到自我。因此在通識課程的設計方面,包含基礎課程與博雅課程。基礎課程乃以培育學生基礎學術能力、民主素養、健全的身心、服務人群的精神為主軸,課程內容包括中外語文能力、電腦與資訊能力、體育與健康教育、國防與軍事、服務課程等。在文化涵養課程方面,強調課程的統整性與穿越性,融合人文與科技,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並藉由本校教學與學術環境,建構本校之教學特色。另外,藉由通識教育講座與大師對話,建立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國際觀、正義感,並配合相關藝文活動陶冶性情,培育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優質公民。

:::::::::::::::::::::::::::::::::::::::::::::::::::::::::::::::::::::::::::::::::::::::::::::::::::::::::::::::::::::::::::::::::::::::::::::::::::::::::::::::::::::::::::::::::::::::::::::::::::::

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為 :
  1. 提供學生基礎課程,培養自我發展的能力。
  2. 陶冶學生具有真美善人格且能適應社會變遷。
  3. 培養學生兼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的宏觀氣度。
  4. 樹立學生具有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5. 培養學生具有民胞物與及採取社會行動的能力。

 
本校通識教育的所欲培養的學生五大核心能力為 :
  1. 具備語文理解與反思能力。
  2. 具備溝通協調與合作能力。
  3. 具備自主與終身學習能力。
  4. 具備知識統整與創新能力。
  5. 具備人文關懷與實踐能力。
 
 
109學年開始試行四大核心能力,以【覺察世界】、【反思
群我】、【跨域溝通】、【社會實踐】
之素養導向來分類、
配比使教師重新檢視思考教學方式從以往單一的領域知識傳
授,進而轉成重視社會脈動以及相對應的連結,使傳授的知
識能活用,才能讓學生具有面對未來多元多變社會的能力,
亦能更有效地與通識教育教學目標、所欲培養學生的核心能
力直接接軌。(預計110學年度完全落實)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40號  電話:(02)25925252轉3534#28  傳真:(02)25853848
©2007 Tatung University GEC Webteam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