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一○二學年度) |
2014.7
出版 |
1 |
馬偉成 |
論唐代字書的俗字類型 |
|
2 |
龍行天 |
是偶然也是必然 這就是為何量子力學如此吸引人的原因
|
|
3 |
紀俊龍 |
解讀晚清小說中的「騙子」形象 |
|
4 |
何有田
|
A Global Significance
of Revisiting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Reinventing the Wuxia Tradition in the Sense of
Global Sisterhood |
|
5 |
李恭蔚 |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的城市生活面貌評析 |
|
6 |
張迺貞 |
運用「資訊法律」數位教材融入通識教育數位學習環境 |
|
7 |
趙琇芬
梁穎
|
The Analysis of
Classroom
Discourse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
|
8 |
沈嘉培
呂欣玲
|
Explor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Using Wiki-based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EFL Classroom |
|
9 |
陳明涓 |
非日語主修學習者的日語學習信念調查-以大同大學為例
|
|
10 |
鄭智惠
陳明涓 |
非日語系日語教育之探討及啟示
─以大同大學日語教育為個案研究 |
|
11 |
唐吉民
徐育廷 |
健康體能快樂學習—體適能教育的真諦
|
|
|
|
|
|
第九期(一○一學年度) |
2013.7
出版 |
1 |
李時銘 |
論中古時期石磬與銅磬之遞嬗
|
|
2 |
陳翔羚 |
南曲曲牌〔十二紅〕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
|
3 |
楊肅銘
蔡五胡
謝志成 |
一種簡易又有效的檢測技術介紹與其改善 |
|
4 |
張迺貞
|
資訊素養課程於數位學習環境之實踐 |
|
5 |
陳明涓 |
體驗型的「日本文化與生活」授課嘗試 |
|
6 |
許展嘉 |
兩岸大學入學考試英文科試題剖析 |
|
7 |
曾子良
高皓庭 |
雞鳴大同∼從一段溫馨感人的故事說起∼
|
|
|
|
|
|
第八期(一○○學年度) |
2012.7
出版 |
1 |
曾子良 |
臺灣歌仔冊中的白蛇故事
|
|
2 |
孫貴珠 |
從摹寫聲音三至文綜觀唐人摹擬聲情手法之沿襲與創新 |
|
3 |
紀俊龍
高皓庭 |
走出校園、讀進人文:通識教育視野下的中山北路 |
|
4 |
曾美鳳
梁 穎
張文漢
謝富惠
|
大同大學校內英檢題庫建置與初期成果 |
|
5 |
陳偉杰
張靜文
劉哲豪 |
立法院議事效率評估指標之建構: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
|
6 |
高焜源 |
臺灣語言與文化的再中國化──戰後的分期試論 |
|
|
|
|
|
第七期(九十九學年度) |
2011.7
出版 |
1 |
莊永明 |
臺語歌謠史略─兼談日治時代流行歌
|
|
2 |
魏緗慈 |
日治時期「翻唱」歌曲現象研究—以李臨秋及其他作品為例 |
|
3 |
張窈慈 |
從李臨秋的歌謠談舊曲新唱的詩樂藝術 |
|
4 |
黃文車
|
從電影主題曲到台語流行歌詞的實踐意義─
以李臨秋戰前作品為探討對象 |
|
5 |
江惠蓮 |
Toastmasters Clubs
in Taiwanese Universities |
|
6 |
李筱倩 |
Implementing Online
Literature Discussions in EFL Classroom |
|
7 |
陳逸琳 |
行政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實證研究-
以T大學為例
|
|
|
|
|
|
第六期(九十八學年度) |
2010.07
出版 |
1 |
金榮華 |
俗文學與通識教育 |
|
2 |
鹿憶鹿 |
從小米神話傳說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化 |
|
3 |
丁肇琴 |
華山民間傳說初探 |
|
4 |
王 玫
吳啟銘
|
應用於大學通識藝術與人文領域之創新教學
-以「西洋近代藝術欣賞」課程為例 |
|
5 |
王友蘭 |
「說唱文學」命名探源與文體辨析 |
|
6 |
吳瑞卿 |
大一物理力學能力之評量與其探討 |
|
7 |
楊寶蓮 |
臺灣客語勸世文之研究-以鸞書為例 |
|
8 |
黃楚雄 |
「食、色」之外的第三權-談「認同」的權力 |
|
9 |
張迺貞 |
數位學習應用於圖書館利用教育
-以數位學習教材「圖書資訊應用」為例 |
|
|
|
|
|
第五期(九十七學年度) |
2009.06
出版 |
1 |
黃淑卿 |
後文人彩墨之台灣行腳 |
|
2 |
陳欽育 |
荷據時代華武(土龍)社消失的原因-以遷徙為中心 |
|
3 |
吳其鴻
等 |
「尋找生活的核心價值」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
|
4 |
曾子良 |
《大同之道,通識之境-以校園及附近之人文與自然生態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規劃之緣起與執行 |
|
5 |
洪淑苓 |
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 |
|
6 |
朱芳慧 |
簡論「美人蛇」從民間傳說到戲曲舞臺的演變與發展 |
|
7 |
陳龍廷 |
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與布袋戲 |
|
8 |
賴文正
等 |
大學通識課程之教與學-以「電與生活」為例 |
|
9 |
劉啟民 |
專業倫理價值的建立-大同大學「工程倫理」通識課程教學探討 |
|
10 |
唐吉民
等 |
近代奧運商業化發展之探討 |
|
11 |
林佳弘 |
沙灘排球起跳技術之分析 |
|
12 |
李曼芝 |
有關第二外語之日語教育-以大同大學日語課程為例 |
|
|
|
|
|
第四期(九十六學年度) |
2008.06
出版 |
1 |
胡萬川 |
台灣通世界—民間故事之本土化與世界性 |
|
2 |
徐福全 |
從諺語看台灣的生命禮俗 |
|
3 |
張洋培 |
歐洲聯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研究 |
|
4 |
陳欽育 |
清同治年間台灣的民間故事—〈壽至公堂〉所反映的歷史事實 |
|
|
|
本文〈清同治年間臺灣的民間故事:〈壽至公堂〉所反映的歷史事實〉,
有部分內容不當引用黃富三教授《霧峰林家之興起》、《霧峰林家之中挫
》之處,謹申歉意。為尊重原著作人,請勿引用本文章,並請逕自參考黃
富三教授原著。 |
|
5 |
陳翔羚 |
《笑海叢珠》與《笑苑千金》研究 |
|
6 |
曾子良 |
〈臺省民主歌〉之研究 |
|
7 |
謝富惠 |
Pragmatic
Inferencing and Sense Extension of the Mandarin
Dao |
|
|
|
|
|